新闻中心
News
分类>>从make the change到anything is possible
从make the change到anything is possible“创新”一词据《华尔街日报》称,仅仅在2011年这个词以不同形式在美国企业年度及季度报告中出现的次数不少于33000次,人人都想创新,人人都想超越,但与创新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断崖式失败却又被人人惧怕。
如果产品转型定位后仅仅是可以使用,那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创新未免过于黯淡:创新的东西不仅要新颖、出人意料,还要非常实用。
2010年李宁公司为塑造自己高端体育品牌形象而高调转型,将消费目标锁定在90后群体,并将slogn从“anything is possible ”改为“make the change”,推出一系列中高价位的产品。
没想到销量不仅没有提高还出现了断崖式的亏损局面:2011年股价狂跌16%,2012年更是亏损高达19.79亿元。
2014年底,创始人李宁重新回归管理层,对李宁品牌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将“体育装备供应商”改为“互联网+运动生验”品牌,将宣传口号“make the change”改回“anything is possible”,采用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品牌战略。
我们看到从神坛跌落的奥运会体育品牌好像又一步步走出泥潭,不再向外冲撞,而是拿好了本就属于它的时尚王牌“中国李宁”。
2018年,“中国李宁”以“悟道”为主题首次参加了秋冬纽约时装周,颠覆式的年轻化概念,一改过去跟时尚毫不沾边的形象。用新东方美学与中国哲思理念征服国际秀场,在国内外声名大噪,与国际时尚界搭建起稳固桥梁。
发布会结束后3天,以李宁纽约时装周为主题的推文曝光总量超过了1500万次。李宁为此次时装周准备的200多套服装在2天内在官网销售一空。
看似在创新,实际上只是对品牌重新定位后的稳定发力。作为国产品牌,李宁抓住“中国李宁”和“国潮”两股东风,以类似于“长安少年”“少不入川”等国风元素在产品设计上将中国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根据《2019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数据显示,尤其是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消费者,有65%的90后更认可国货,65%当中有17%的人十分信任且认准国货。
产品定位的改变,让中国李宁开始选择积极寻找与中国元素的连结,并突出品牌时尚度,以得到消费者文化认同,实现情感共鸣。
随着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提升,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李宁收入138.7亿元人民币,涨幅为32%;净利润为14.99亿元,大涨110%;经营利润为15.43亿元人民币,猛涨98.6%。
亮相国际时装周,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引爆了品牌影响力,李宁在时代的沉浮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从纽约到巴黎时装秀,再到前年的数字秀,李宁将潮流与自身产品文化完美融合,凭借着与时俱进的创造收割了大批国人的情怀。
借此风向,李宁又携手“潮流合伙人”以《悟创吾意》为主题展开“中国李宁21秋冬潮流发布”再次破圈;在其他国货品牌还深陷抄袭囹圄时李宁提出“国货当红”概念,用“青花瓷”系列抢占国内被国外霸占的市场,将李宁的设计理念推向一个新高度。
财报显示,2021年李宁集团收入达225.72亿元,较2020年上升56.1%,毛利较2020年的70.94亿元上升68.7%至119.69亿元,集团整体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上升136%。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更应该是关心的是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注重对产品的定位把握,为受众塑造现场感。“视觉锤”理论中,缺乏的永远不是孔武有力的视觉符号,而是可以一针刺入人心的信息钉子。
李宁的定位从2002年就是国产体育品牌,在2012年国外大牌入侵市场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相形见拙,所以当他想以“90后年轻化”服装品牌出现时很显然不会有人买单。可当他重拾“国风”元素,以国货形象出现时,这样的标签为它的创造力和产品价值都打上了更上一层楼的tag,看似重回舒适圈,实际上早已经破圈而出。